兰州居民黄河边“搭戏台” “地摊”秦腔惹人流连
编辑:佚名 来源:中新网 更新于:2015-11-17 阅读:
72岁的许艺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,跟着演员的表演随口哼唱着。从十几岁就跟着父辈学习唱秦腔,尽管最后从事了其他的职业,但是这个爱好,他始终没有放弃。
“我以前还一直唱,剧团有时候人不够了,我就去帮忙。”许艺民说,现在七十多岁了,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登台表演,可他还是每天坚持来当听众,间或当当化妆师,为年轻的秦腔演员化化妆,或者替他们指导台步、纠正一些错误。
作为一个资深的票友,许艺民说,在露天的环境里表演,原本就是秦腔最传统的表演形式。演员可以放开了唱,观众可以自由地观看。每天和许多同样只是因为喜爱秦腔而聚集在这里的戏迷在一起,是他最开心的时刻。
而在这里表演的演员,大多以离退休的老年人为主,他们有的登过台,有的是现学现唱,甚至有的戏迷想过两把瘾,现场的乐团立马就为他伴奏,简单来上两段,也能迎来满堂的喝彩。
在众多“业余”演员当中,戏曲学校毕业的高海燕就是专业人士了。她从小学戏,唱了几十年、爱了几十年的秦腔,是她无法割舍的梦想。现在退休了,空闲时间她就来到这个露天的舞台,穿上戏服,划上脸谱,认真地再为喜爱秦腔的戏迷唱上两曲。
“戏迷很热情,我也挺感动的。”高海燕说,听众的热情让她觉得非常荣幸,有很多听众会主动联系他们,询问他们的排练情况,天气转冷,他们还会嘘寒问暖,这些都是对她最好的鼓励。
虽然已年过六旬,高海燕只要穿上戏服,站上舞台,立马就进入状态,身段唱腔丝毫不逊于年轻演员。当日表演的是经典剧目《铡美案》,她扮演的秦香莲,唱到动情处潸然泪下,赢得一片喝彩。
而陈世美的扮演者王小金,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学习秦腔的。现在,她已经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一台演出,能在四十岁的时候,登上舞台表演,王小金坦言,她终于圆了小时候的一个梦想。
“我从小就喜欢听秦腔,特别羡慕能在台上表演的演员。”就是这份喜欢,支撑着她在四十岁之后,开始学习唱秦腔,一两年的时间,就已经可以担任主演的角色。王小金说,因为自己起步晚,学习的时候吃了不少苦头,可是只要往台上一站,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在所有的秦腔“地摊”中,高海燕和王小金所在的兰州黄河秦剧社,是规模较大的一个。业务团长甘子国向记者介绍,他们的演员从3月份开始,基本上每场表演,都化妆穿戏服,而这对于秦腔这种传统戏剧来说,尤为重要。
上篇:
下篇: